2011-10-24

Game 後語:Macao


昨天跟 Clement 和 Lawrence 試玩了幾個 BGG 排名很低但我卻都非常喜歡的遊戲 Court of the MediciThe Bottle ImpPuzzle Strike 後,Jelly 加入,便開始玩這天試棋會的主角,Clement 帶來的 Macao



Macao 是 Stefan FeldNotre Dame 的作者)的得意之作之一。背景設定於 17 世紀的澳門,玩家扮演從葡萄牙來的探險家,在澳門建立不同的辦公室、建築物和招攬人才,擴張勢力,同時把一些澳門特產帶回歐洲,賺取聲望(分數)。


遊戲中的有一個很特別的機制,每回盒有六顆不同顏色的骰子給擲出,然後每位玩家可選其中兩顆並把相對應顏色和數量的 action cube (AC)放到自己輪盤上的對應位置。而輪盤每回盒會轉動一格,給箭頭指着的那堆 AC 就成為該回合可用的行動力。由於若某回合沒有可用 AC 的話是要被罰的,而且每回合剩下的 AC 是不能帶到下一回合的,所以玩家需要好好地分配未來幾回合的資源分配。


除了 AC 之外,每回合每位玩家都必需選一張契約卡。每張卡有不同的功能,付出 AC 後就可打出並持續使用該卡的功能直到遊戲結束。不過若選卡後有超過五張契約卡還未打出,是要扣分的,而且到遊戲結束時每持有一張還未打出的契約卡也要扣三分,所以為了減輕這方面的壓力,我打出了上圖這張很有用的 IDLER,看到合心水的卡才選。


我選的卡不多,但我認為都有潛質可使出連續技的。例如有一張卡可少付一個 AC 來打出建築物卡,而又有一張卡可每回合免費移動貨船兩格,又有一張卡可讓我每當貨船移動兩格或以上就可得分。可惜的是,這些卡都差不多要到最後一兩個回合才儲夠 AC 打出,所以得物無所用。


我看規則的時候,還以為行動階段會花最多時間,但實際玩起來才發覺因受 AC 的限制,沒有太多選擇,所以都很迅速。反而時間花得最多的是選牌階段,首先由於卡牌文字有些不太準確,所以第一次玩的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去理解,其次是那些看起來有用的牌都好像很難才能打出,所以大家都在貪婪與恐懼之間折騰了不少時間。整場遊戲連戳戳樂和教學總共花了約三個多小時,最後 Clement 運茶葉得了很多分,而且後半局的幾個回合有卡可免費拿 AC,又將 AC 變錢,又用錢來換分數,分數大躍進最後勝出遊戲。

整個遊戲給我的感覺是有點難以駕馭。多重的隨機成分(抽卡、擲骰、貨物分佈、分數匯率)使玩家(或許只是我)很難去制定具體策略,甚至連大概方向也難控制。不過這也不是問題,其實很多遊戲都是同樣考驗玩家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能力的。不過我有點不習慣「強迫選牌出牌,否則被罰」的機制,這使那些牌由積極幫助發展的角色變為消極的負累分數的角色,而且是越來越消極,玩起來會有一點兒不爽。

早前 Stefan Feld 接受 Opiniated Gamers 的訪問時曾表示,他設計遊戲時都是由遊戲機制着手,最後才套主題上去。昨天玩 Macao 時我也有這樣的感覺。整體遊戲機制跟主題其實不太緊扣,而我個人認為用金錢換分數這部份更是有點脫離主題(不知作者是否想模擬貪污行為?=P),不其然讓我覺得可能是作者想不出有甚麼有趣的卡牌功能可加,便索性弄個對換表直接得分。但我還沒看過全部的卡,所以不能確定。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用輪盤計劃行動力這個點子真的很有趣。雖然有點難控制結果,但每回合的 AC 都由之前幾個回合的選擇累積而來,選骰時就要同時考慮往後幾回合的發展。使用這個輪盤機制,為免被運氣主導,遊戲回合數就不能太少,但同時不能有太多回合,否則玩家會生厭,我覺得 12 回合定得剛剛好。

整體來說,Macao 是一個值得一試的遊戲。完局之後,我粗略計算一下,若沒有 IDLER 卡而要 12 個回合拿到的卡都全打出的話,加上要做其他的事情,保守估計每個回合平均要拿 7 個 AC (先不輪顏色)以上才足夠。所以若有機會再玩的話,或許在局初會集中選大點數的骰子和主力打出可免費拿 AC 的卡,中後段才急起直追。而且下次玩之前要先研究分析一下那些卡牌的功用(特別是那 24 張辦公室卡),相信這樣會令整個遊戲更順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