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7

Game 後語:Urban Sprawl


當初決定購入 Urban Sprawl(下稱 US),主要是因為小弟非常欣賞其設計師 Chad Jensen 的前作 Dominant Species(下稱 DS)。DS 那豐富的行動選擇、有不同個性的物種特殊能力、直接且狠的區域攻防衝突,都正正抓到我的癢處,令我難以忘懷。而看過 US 的規則後,雖然覺得 US 的內容沒有 DS 那麼豐富,但當中也有一些新穎有趣的機制很吸引我,而且規則較 DS 簡單,估計應更容易讓棋友們接受,所以便透過 P500 系統預購了。


US 是一個城市建設的遊戲,玩家們合力共同把一個小城鎮(Town)建設成為一個城市(City)再發展成為一個大都會(Metropolis)。玩家們每回合有六個行動點,可選擇花費這些行動點來拿許可證(Building Permit)、直接建建築物或搶奪一份建築合約(Building Contract)留給將來建造。建造建築物需要有足夠的許可證、錢和合符一些城市規劃限制,而成功建造則可帶來名譽、金錢、不同界別的影響力等等。遊戲當中會有很多事件發生,這些事件都會讓不同地區 / 種類的建築物的擁有者得到或損失名譽和錢。當發展至城市階段時,玩家會按不同的條件被選舉為不同的政客,而各政客都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例如免費建公園、增加建設時的鄰居得分、增加功能組別的得益、搶其他玩家手上的錢、增加行動點數等。當發展成大都會後,更會多了一個 Contractor 角色可進行市區重建把舊建築拆毁。最後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後,遊戲便結束,最多名譽的玩家勝出遊戲。


開箱過後,忙於為環台之旅作準備,所以沒有時間試跑。一擱下來便是三個多月,直至上個禮拜終於下定決心湊夠棋友(Chiu Chun、Cathy、Jelly 和我)試跑一次四人局。

老實說,這是一次相當糟糕的經驗。

其實玩之前已經在 BGG 論壇上看見很多玩家說 US 的隨機性十分大,分數擺動也大得無法接受,而且多人局時輪候時間很長,無法作長遠計劃等等。可是我心想,連 Innovation 這個瘋狂的遊戲我也能樂在其中,隨機性和分數擺動應該對我影響不大吧,重要的還是臨場的感覺。


遊戲過程我不詳述了。初局的時候還不怎麼樣的,大家都花心思地努力建設,東拉西補的得一點錢和名譽,過程中還挺有趣的。但當 Planning Deck 抽到一半後,便開始有很多事件發生,先不說每一件事都很突如其來的,讓大家無法招架,也無從準備,單是要去頻頻處理一大堆的事件這一點,已夠擾民的了。而當 City Deck 被啟動後,有更多的事件被加入,雖然很多事件對我來說是有利的,但我卻無甚喜悅,因為感覺是遊戲在玩我,而不是我在玩遊戲。到 Metropolis Deck 被啟動後,情況只有加劇。一來從頭到尾拿着 Media Vocation 的玩家無緣無故地每件事件都可加名譽加錢,二來每件事件都誇張得令人「 O 咀」。看看上面這一張 Marina,光是這一張就已讓 Jelly 一下子就拋離了大家幾十分,而這是完全沒有先兆的。最後大家在糊裹糊塗中結束了遊戲,Jelly 大比數勝出。而因為大家都好像若有所失的,所以決定在這天棋聚結束前玩一場短版 Le Havre 平復心情。

總括來說,US 的敗筆是把玩家丟進一個非常被動的境地,使玩家做的決定都變得意義不大。雖然遊戲中有一些有趣的區域控制和選舉機制等等,但卡牌上的事件實在非常騷擾,讓人無法享受遊戲中的其他優點。我估計或許玩二人局的話,而且玩多幾次熟習那些事件後,感覺會好一點,但暫時來說,沒有意欲再給它多一次機會。

我購買遊戲之前都會先看過規則,感覺良好才會敗它回來的(這句好像有點怪怪的 @.@),從未試過落差這麼大。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此遊戲的牌述成份,讓我沒辦法單從規則看見遊戲的全貌(話說回頭,US 的規則是寫得極之好的,僅次於 DS 的規則)。以後會再小心一點,再多做一點資料搜集才去敗家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