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5

Game 後語:Automobile


禮拜五晚我和 Jelly 又到 Clement 和 Grace 家中作客,玩了他們家中唯一還未玩過的遊戲 Automobile

在 Automobile 中,每位玩家扮演美國早期的汽車製造商,透過研發汽車、大量製造、廣泛經銷等等來賺錢。過程中也要招攬不同的人才來參與,增加效率。最後賺最多錢的玩家勝出遊戲。

我們四個都是第一次玩,而玩的是戰棋會出的中文版。首先我得說,Mayfair 沒有把規則放到官方網頁,害我要到 BGG 找一個不知道是不是最新的規則才能事先了解遊戲內容,有點不悅。另外,不知道是漏掉了還是本身就沒有提供,遊戲盒子裏竟然完全找不到參考卡之類的東西,個人認為對於新手來說真的不夠體貼。

無論如何,我還是硬着頭皮把有點繁瑣的規則講解了一遍,便怱怱開始了。整個遊戲只有四個回合,但每個回合都有很多階段。



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沒有甚麼概念,大家直覺上都認為可幫助建廠的 Ford、Kettering 和 Durant 最有用,但我則比較向錢看於是選了推銷王 Howard。第一回合雖然大家都爭奪中價車市場,但因需求頗大,我們所有製造的車都能賣光。

第二回合大家開始研發多一些車款,但由於預期中價車的需求還是比較大,於是我還是決定死守原來的廠房,還加建一個工廠和零件廠降低成本大量生產。當然,為了確保所造的車能賣出,我還是選了我喜愛的推銷王 Howard。而且,為了吐現和避免損失(已有更先進的中價車出現了),我用第三個行動狠下心腸地把所有廠房都關閉。結果幸得 Howard 幫忙,我的中價車能在沒有分銷商的情況下順利全部賣出。

第三回合,我還是堅持我的只推單款車策略,靠着 Ford 建了兩個低價車廠和一個零件廠來生產一款低價車。這回合我抽到的低價車和中價車的需求量其實都並不大,但眼看市面上有很多的低價車款推出,而我又沒有 Howard 的幫忙,所以唯有要求救於分銷商了。雖然有三個分銷商,但我還是不放心,最後我還是決定斥資兩個研發標記來買下一個促銷標記。最後證明我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我的低價車剛剛好賣光,真的很險。

最後一個回合,我心想只賣低價車的話,就算全都賣光其實賺得還是不夠多,所以我決定選 Durant 開發一款中價車,之後再加建至總共三個廠房,同時搶攻中價車市場。這一個回合,大家都似乎把身家性命財產全部都賭上了,全都瘋狂造車直至只剩下十多二十元。Grace 更是連續三個行動都是生產汽車!已是最後一個回合,大家當然都不會再理會遊戲順位,全都搶減價標記和促銷標記。結果有運氣加持,我的低價車和中價車都順利賣光。可是 Grace 還剩下八、九輛車賣不出呢。不過 Grace 樂觀地說,她選的 Sloan 終於能發揮最大功用了(把損失標記減半)。最後,小弟以 $4940 勝出遊戲。

不過後來再細看規則才發現,我們玩錯了幾個規則:
  1. 第三、四回合的高價車和第四回合低價車的需求量是抽多一塊需求牌來決定,而不是直接算 1 和 +1。對我們這局來說,高價車無甚影響,但本來 Grace 最後一個回合可賣多一至兩輛低價車呢。
  2. 不能在高價車款放減價指示物。記憶中我們沒有這樣做。
  3. 計算損失時,同價車中第 N 先進的車款得 N-1 損失標記,不論自已是否擁有最先進的車款。大家本來應該會多拿些損失,但應該也差別不大。
  4. 放完折扣標記後不可再放折扣標記。記憶中我們沒有這樣做。
總括來說,我覺得 Automobile 是一個不錯的遊戲。雖然規則看起來有點繁瑣,但實際玩的時候卻感到很流暢,而且機制尚算配合主題能令玩家投入。不知道為甚麼,玩這遊戲時我對金錢的流向沒有很準確感覺,只是大概感到賺得多或少。不過可能正因為這樣,玩起上來真的有一點經營車廠大方向的感覺,而非婆媽地算着十元八塊。雖然沒有甚麼直接的互動性,但也要注意對手的舉動,因為很可能會影響自己汽車的銷售。玩完第一局後我覺得還挺享受的,不過我有點懷疑這遊戲的耐玩性,總覺得可能玩三四次之後就會玩膩,但暫時來說我仍是很期待再玩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